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6-23 12:18:09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,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1

《9加几》是第九单元《20以内的进位加法》的第一课时,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1-20各数、掌握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,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,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进行计算。

一、复习旧知,做好铺垫

在本节课的最开始,我从两部分给学生进行了复习:①2-9的分与合,②连加运算,如9+1+2=12,9+1+7=17,9+1+3=13,明确计算的顺序,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,知道“十”是一个计数单位,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,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。

二、合作交流,探索新知

复习之后,出示例一图,让学生观察图片,说出图中信息。根据信息,提出问题:一共有多少个?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,列出算式9+4。接着分组讨论9+4的算法。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,组织交流,比较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算法,整理出凑十法的思路,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,体现以学生为主体。

三、实践应用、巩固新知

练习时注重层次性,由直观到抽象,学生思维的高度不断提升,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奥妙,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,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
纵观整节课,一开始学生对凑十法的思路掌握的还不是很好,在交流过程中,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凑十法的过程,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凑十法,并学会用凑十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。

另外在凑十法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,可以尝试通过多问,直到把学生都问会。比如,在讲解9+4的算法时,可以问:①4为何要分成1和3,因为9比10少1。1和9凑成10②最后为何变成了10+3?因为4去掉1变成3,10+3=13。

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可以根据练习的层次性,重新安排做题的顺序。想想做做第1题,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,可以把这题提上来,放在例题之后,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。第5题,独立完成计算后,让学生找规律,弄清楚少的1去哪了。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2

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,力求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本”的教学理念,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,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、发展的全过程。

1、 联系实际,从生活中切入。

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,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,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,提出数学问题,并加以解决,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,启发了思维,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2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。

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,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“发现问题——提出问题——解决问题”的模式来进行的,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——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。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与合作者,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、主动、积极地表现自我,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,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,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,建立信心。

3、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。

《课程标准》在基本理念中指出: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,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。本课教学中,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,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,让学生在操作、交流中思考,在思考中探索,获取新知。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,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,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,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,还具有创造性。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,使课堂充满了活力。

4、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。

在课改的今天,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,仍有很多困惑。在课改初期,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,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,发挥学生的主动性,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,整节课都是“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”,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,那么,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,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?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?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?何时优化?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。

我执教的《9加几》一课,也算抛砖引玉,供大家研讨。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3

1、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,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,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,初步理解“凑十法”的计算思路,能正确进行口算。

2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,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,培养初步的观察、操作、分析和比较能力,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。

3、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,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,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,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。

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,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,通过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获取知识,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、学会思考、学会分析和表达。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:

成功之处:

1.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,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。

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,上课伊始,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,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,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,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,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。

在教学例题时,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+4的算法。第一,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+4的算式。第二,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,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,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。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,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,知道9+4=13;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,10、11、12、13,知道是13;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,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。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。教师应尊重学生,开放学生的思维,提倡算法多样化,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,就是好方法。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。第三,给出凑十法的思路,引导学生借助直观,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。

2.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。

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,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“发现问题——提出问题——解决问题”的模式来进行的,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——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。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与合作者,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、主动、积极地表现自我,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,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……此处隐藏7992个字……交流的方式,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。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“给孩子猎物,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”。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,这就是自主探索的开始。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13

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,同时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。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:

1、学习气氛很重要。只有对课堂、学习感兴趣,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。9加几这节课我先通过开火车的形式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同时通过练习10加几的练习,以此为9加几的凑十法的思维方式做好铺垫。

2、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。通过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面试活动的经历导入9加几的算式,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。

3、本节课的重点是凑十法的思维过程。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,如何计算

9+6?(可以利用学具小棒)在这一环节中我缺少让小组内交流,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。学生1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,总共15个;学生2的方法是将6分成1和5,1和9组成10,10加5就是15;我紧紧的抓住第2种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知“凑十法”。然后摆小棒让学生感知凑十法的过程。最后重点是注重学生会用语言表达9加6的计算过程,反复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9加6的计算过程。通过说一说便于学生理解凑十法。最后比较9+6与6+9,要求学生先从算式和得数进行比较,你发现了什么?深化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;然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,为的是让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分成的格式。

4、通过9+6的算理之后我导入计算9加几的儿歌(见到9,就想1,9和1组成10,10加几就是十几),这是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一:每个算理都应经过大量实例之后总结得出,而我仅仅通过9+6的算理就总结出9加几的算理。

5、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,这是对本节课的检测。我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,设计了3关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。从图形到数,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,使学生学会应用。本环节中我的不足是:9+4的算式出现了两次,有些啰嗦,应该让学生体会9加几的各个算式的思维过程。另外对于第3关中进行比较9加几算式。通过比较发现9加几算式中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,少的1给了9,凑成10.在第3关中我引导不够透彻,从而学生没有准确的表达出。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14

《9加几》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《20以内的进位加法》的第一课时,主要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,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“9加几”的方法,并初步理解“凑十法”的思维过程;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,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,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,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。

我在新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3个闯关题目,与主题图连接起来,闯关成功即可看运动会。闯关题目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,起到铺垫的作用。我设置了:9+1=?,4的分成,9+1+2……在新授时,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,看一看发现了什么?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。之后让学生把焦点放在“数牛奶”的图上。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。然后组织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牛奶进行摆放,想一想“为什么是13盒?”。同桌交流自己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根据学生提出的“凑十法”重点讲解。让学生演示凑十的过程,并说出拿出来的1根小棒是从哪里来的。带领学生重复凑十的过程,加深印象。让学生结合板书完整的说出过程。

本节课我设置了两道题,一个是“圈一圈、填一填”,一个是“碰碰车”。“圈一圈、填一填”是课本上做一做的题。主要让学生圈出10个,再现凑十的过程。第二题我利用碰碰车前面的数字相撞,让学生看到两辆碰碰车相撞时发出“砰!”的声音,之后将这两个数相加,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回顾计算中凑十的方便,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活跃了课堂气氛。

最后,我将本节课用到的算式贴到黑板上,让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。并引导学生说出:和的个位总是比第二个加数小1。

本节课我需要改进的地方:

1、在凑十过程讲解完毕后,应该让学生闭上双眼去感受凑十法。

2、在教学过程中,应该鼓励学生发现9加几的算法多样化。在说的过程中,学生容易被其他孩子思想所左右,说出来的都是凑十法。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导语使学生能够开放思维,提倡算法多样化,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,就是好方法。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,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,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?逐步引导孩子说出“凑十法”。

3、教学语言不够丰富,应该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。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,难免会很紧张,教学时的面部表情也有些不自然,这都是锻炼太少的表现。

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15

《9加几》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。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,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成功之处:

1、复习旧知,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

在刚开始上课时,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。如:9+1+8 9+1+4 9+1+3 这些连加式题,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?好算吗?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。

2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

在本节课的教学中,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,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,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。如:教学例题9+4时,我不忙着具体分析,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,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。学生思维得到解放,众说纷纭: 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,有的是接着数的,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,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。这样,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,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。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,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,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。

3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

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,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,有时导致速度很慢,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,如: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,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,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,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,进而慢慢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,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。同时,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,提供丰富的材料,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,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,及时内化计算方法,做到让学生多动手、多思考、多实践,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,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,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、凑千奠定基础。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,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、反思和改进的机会,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。

不足之处:

在教学的过程中,总结的不到位,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,一味的求快,直奔主题,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,先提数学问题,然后列式、解答,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计算过程的空间。觉得自己有时候,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,不够细,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。

《《9加几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